结构设伸缩缝探讨
最近要做一个住宅项目,建筑专业需要我来配合确定伸缩缝的位置,我就在图中黄粗线的位置设了四道伸缩缝,建筑专业就按照这个方案去画图了,做完方案需要建筑总工审图,就伸缩缝的位置提出看法,认为在右边设的两道缝距离过近,不如在红粗线的位置设置两道缝,其余部位都用后浇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近要做一个住宅项目,建筑专业需要我来配合确定伸缩缝的位置,我就在图中黄粗线的位置设了四道伸缩缝,建筑专业就按照这个方案去画图了,做完方案需要建筑总工审图,就伸缩缝的位置提出看法,认为在右边设的两道缝距离过近,不如在红粗线的位置设置两道缝,其余部位都用后浇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楼板计算也做了一个EXCEL表格,看起来似乎很可笑,最常见的计算还需要自己做一个表格?也许吧,反正大家用什么软件的都有,就是不统一、不简洁、不明了,而且用软件出的计算书还又多又长,实在不方便
筏板计算很常见,很多软件都可以计算,不过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比如你用某个软件算的,审核的人没用过,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你就需要解释一下,其实计算的过程也不太复杂,那我们就做一个算了,EXCEL表的好处在于你的输入可以即时呈现结果,不像其它软件还需要填表、生成、拷贝出来,如果修改就重来一遍。用EXCEL表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都有了,其实那些软件计算出来的一般也没有计算过程,只给个计算结果,而且拷贝出来的东西一大堆,不实用。用贯EXCEL以后,你会放弃很多小的结构软件。这个界面可以放在一张A4的纸张上,一个板块一张A4纸,计算内容包括筏板的冲切、剪切和抗弯计算,抗弯计算采用塑性计算,塑性系数可以选择1.0、1.4、1.8,弹性计算用另一张表。中间计算过程我们专门设了一个表单,可以一步步看。
1. 在经验系数法中,弯矩系数为没有端支座外侧悬挑板的经验值,如果有较大且负弯矩大于边支座截面负弯矩时,才考虑悬臂弯矩对无梁楼盖的影响 [1]。按照这个建议,采用经验系数法就可以不考虑支座线刚度和支座弯矩分配影响,只考虑板带的受力情况,这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稳妥。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88中第8.5.4条:抗震设防时,框架横梁下翼缘在距离轴线1/8~1/10梁跨处,应设置侧向支撑构件,其轴力设计值N=Af/(85sinα)。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13条: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 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此处,s=2h1+3b(图10.2.13)。
昨天看到一篇美国龙卷风的新闻报道,5月6日堪萨斯州一个小城镇上的建筑物,在龙卷风的席卷下,基本上从地图上给抹平了,风速最高达到330公里每小时。光看这个数字不太清楚是什么概念,就上网查了我们常说的各级大风的风速是多少,堪萨斯州的风速太快,如果风速表是表盘的话,估计指针转上几圈,自杀了!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中,砼芯筒主要用于抵抗水平侧力。由于材料特点造成两种构件截面差异较大,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远远大于 钢框架,随着楼层增加,核心筒承担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水平荷载比重越大。钢框架部分主要是承担竖向荷载及少部分水平荷载,随着楼层增加,钢框架承担作用于建 筑物上的水平荷载比重越小,由于钢材强度高,可以有效减少柱体截面,增加建筑使用面积。
为了对比起见,先假定两种截面尺寸,考虑结构楼板厚度为100,截面尺寸分别为:
最近用PKPM计算上的时候,老是觉得计算结果中的轴压比的数值有点问题,比自己预计的要小不少,一直不太明白,今天手算了一下,发现PKPM的 计算值比手算值大约小30%左右,估计程序是按混凝土轴向抗压标准值计算的,于是用该值计算了一下,果然如此,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被程序给骗了,比如 正确的轴压比是0.8,按轴向抗压标准值计算的结果是0.56,让你看起来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