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 一个普通结构工程师的建筑结构设计博客

简化计算模型用于地下无梁楼盖结构的几个问题

      1.    在经验系数法中,弯矩系数为没有端支座外侧悬挑板的经验值,如果有较大且负弯矩大于边支座截面负弯矩时,才考虑悬臂弯矩对无梁楼盖的影响 [1]。按照这个建议,采用经验系数法就可以不考虑支座线刚度和支座弯矩分配影响,只考虑板带的受力情况,这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稳妥。
       2.    在不考虑支座弯矩分配影响下,文献[1] 建议在经验系数法中,板柱节点处上柱和下柱弯矩设计值之和Mc=0.25M(中柱)或Mc=0.40M(边柱)。如果要按照此标准设计地下单层无梁楼盖框架柱,每个节点处只有上柱或下柱,这对于柱的设计是否要求过高。
       3.    文献[1]提供的计算模式主要是针对楼层中无梁楼盖的设计,计算中仅考虑一层楼面荷载的影响。地下工程是封闭体系,在建筑周围有地下室外墙存在,与无梁楼盖板共同工作,弯矩在板与外墙间互相传递平衡,实际受力情况与简化计算方法有差异。
       4.     对于地下一层建筑物,地下室顶板、底板经常全部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形式,顶、底板的计算差异仅仅是框架柱和柱帽荷载的影响,平均到每平米分布荷载后,与整体 荷载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计算模型是个对称的受力模型,设计中就需要考虑两者以及外墙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整体受力分析也与简化计算方法有区别。
       5.     文献[1]第3.3.7条“当有柱帽时,由本规范第3.3.4条(经验系数法)和第3.3.6条第一款(等代框架法)所算得的各板带弯矩,除边支座和边跨 跨中外,均应乘以0.8系数。按本规范第3.3.2条算得的支座弯矩也应乘以0.8系数。”这条规定是个很模糊的设计原则,在受均布荷载情况下,无梁楼盖 的力学计算也是符合连续梁的计算原则,由力学模型可知,内跨支座弯矩约等于第一跨内支座弯矩的75~65%。经验系数法在没有柱帽的情况下,内支座弯矩系 数均为是0.5M再乘以0.8的系数尚可理解,而等代框架法已经考虑了跨间影响,再乘以0.8的系数,似有不妥。

       文献[1]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199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Tags: 设计 讨论

发布: 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分类: 结构设计想法 评论: 2 浏览: 1379
留言列表
Histruct
Histruct 个人感觉把右边的两条黄线的缝挪到L型的边上去要好。
cbsz
cbsz 楼主不一定要把几个单独体合起来计算啊,如果分开,应该是总工的观点更好点。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