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 一个普通结构工程师的建筑结构设计博客

转载地震局关于结构计算的文件


   该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学校、医院类建筑在重点设防类或称乙类建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半度或一度确定建筑的地震作用。但设防烈度与地震作用间不存在明确的概念,所以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来说明,事实上我更喜欢用加速度这个词。

       个人感觉,去年抗震规范修订版和这个文件都属于非全面考虑出台的产物,抗震设计经过多年发展,证明计算只是一种手段,好的结构是在结构抗震体系和结构抗震概念较优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适度设防类建筑或小型重点设防类建筑都可以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或适当降低抗震措施,其前提是采用好的结构体系或好的结构材料。单纯依靠计算如何能抵挡大震作用,如去年汶川地震中心区,7度设防,提高到8度作用计算,实际发生10到11度地震作用,相差太远,况且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是满负荷计算,从规范角度还是属于倒塌可能范围。

       如果到达过震区现场,你会发现连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出来,许多倒塌的房屋属于“豆腐渣”工程,也许工程质量稍微提高一下,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学校从丙类建筑升级到乙类建筑,然后地震作用提高,设计放进去再多的钢筋,又有何用?

 

中国地震局文件

中震防发〔200949

――――――――――――――――――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防震减灾工作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将于200951日正式施行。《防震减灾法》对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中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特别规定,为保证该项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广泛调研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中国地震局依法确立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合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一旦遭遇地震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在抗震救灾中,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学校可作为应急避险安置的重要场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抗震设防要求贯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的能力,合理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建设工程具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

为了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按照《防震减灾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国地震灾害背景、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因素,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基础,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特征周期分区值不作调整,作为此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应按上述原则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其中,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

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应按照以下要求: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05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5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2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4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4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作调整。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各负其责,将抗震设防要求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Tags:

发布: 徐珂建筑结构设计 分类: 结构设计摘录 评论: 0 浏览: 515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